close
  在我的想法中哺餵母乳非絕對,餵配方奶也不是原罪。

  有些人天生就是當媽的體質,非旦懷孕過程無風無浪連產後哺餵母乳也順理成章,一切都那麼理所當然,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天生體質,至少我不是。產前好多人詢問我將來小孩餵母乳還是配方奶,我都心想言之過早,有沒有奶水都還不清楚呢!孕期中一回和蘭小心約了喝下午茶,蘭小心對我說:只要想餵都會有奶,此話一出大大激發我的信心立志要餵母乳;華人慣於產後坐月子補身、補奶水,但若仔細想想是不是有記憶曾在電視盒子裡看過非洲原始部落的媽媽裸身哺餵母乳的畫面?她們沒有補品進貢端賴自然法則,哺餵母乳看來輕而易舉,而為什麼有更多資源的我們卻困難重重?

  我從困難重重中一步一步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很幸運的成功哺餵母乳,但就連現在回想母乳之路的起始難免還會一陣心酸,尤其夜深人靜時還要一個人孤伶伶與吸乳器為伍,那段時間初為人母的複雜心情實在難以消化,又想堅持又想放棄,有家人的支持卻倍感孤獨,這種五味雜陳的心境真的不能開玩笑,要不然產後憂鬱怎麼來的?我不會說我的方法適用於任何人,但非常願意分享我的經驗值,想哺餵母乳的你歡迎參考但切記每個人體質不同,請依自身情況做適當調整。

無尾熊寶寶
  我有一本冊子記錄著月子期間芯芯的喝奶、如廁時間,到現在還留著;翻開來看夜間的哺乳情況是:親餵後放芯芯回小床睡後約略二個小時她會再醒來討奶,也就是說我放孩子回小床後我自己再回籠睡不到二個小時又要起床餵奶,慘的是月子裡我學不會舒適的躺餵,次次都要坐定呈九十度餵奶,不消一個星期心裡就暗自叫苦深感吃不消。夜裡平均二個小時喝奶的頻率還算穩定,白天只能用亂七八糟來形容,亂到旁人問起芯芯上回喝奶是什麼時間我根本無法回答,她幾乎無時無刻掛在我身上,可能喝奶、可能睡覺,但無論如何就是不能離開我的懷抱,一離開就放聲大哭,我都說我連撒泡尿都要跑百米,新手媽媽被新手嬰兒的哭聲制約得利害。
  
  但這是正常的!因為媽媽的懷抱除了可以提供溫飽還有無限安全感,新生兒怎麼捨得離開?愛的抱抱嚴格來說沒什麼大問題,就看各家父母信奉百歲派還是自然法則派決定是否常抱小孩,比較大的問題通常源自頻繁討奶。頻繁討奶對於親餵媽媽的自信心殺傷力十足,由於親餵看不到小孩實際喝進肚子裡的CC數,當媽媽遇上嬰兒頻繁討奶直覺反應就是質疑自己奶水不足所以小孩吃不飽,但相信我這是正常的!因為母乳易於消化所以飽餐一頓後或許一個小時至二個小時又餓了真的很正常,加上新生兒親餵時很容易因沉浸在母親懷抱中倍感安全而喝奶五分鐘就甜甜睡去,所以才會產生頻繁討奶的現象;印象中芯芯最短有半個小時就再度討奶的記錄。

  小孩有沒有吃飽不要急於用喝奶次數來判斷,請觀察新生兒的排泄情況,尿布夠不夠溼?便便的情況是否良好?喝奶時有沒有吞嚥咕嚕聲?體重是否正常成長?如果都OK那麼家長們請寬心吧!一切都在順利進行中。別急於用配方奶來填飽孩子的肚子,能不能成功哺餵母乳親餵是很重要的關鍵,唯有透過吸吮新生兒才能學會正確的吸吮方式,也因嬰兒吸吮母體才能建立正確的泌乳機制,若急於用配方奶來填飽孩子的肚子那麼泌乳量則永遠跟不上孩子的需求,孩子沒有透過親餵來向母體下ㄋㄟ ㄋㄟ訂單,大腦怎麼下令生產乳汁?另外瓶餵(配方奶或母乳)也極有可能造成嬰兒排斥親餵,這樣一來離成功哺餵母乳就更遠了。但如果媽媽需要休息偶爾一餐以瓶餵配方奶或母乳取代之在我看來無可厚非,心情開朗是影響奶量的條件之一,足夠的休息及好心情絕對有助成就一位母乳充沛的媽媽。

石頭奶 out、破皮奶 out
  我記得自己是在出院返家後幾天開始漲奶,由於是新手媽媽遇到漲奶問題不知道如何排解,請教多位前輩卻有N種說法,有人說漲奶了表示奶水充足千萬不要再喝花生豬腳之類的補湯,有人說要熱敷、有人說千萬不能熱敷、有人說這時候要趕快擠奶不然阻塞了會得乳腺炎。這麼多種說法卻無法排除我的困難,石頭奶仍在,當時最常用的方式是手擠,有時候我自己擠、有時候豆先生代勞,費了好一番功夫忙了個把個小時總算稍稍抒緩石頭奶,可是卻往往不到二個小時短時間內石頭奶又回來了,我很沮喪的對豆先生說:一直反覆在做同樣的事根本是在做白工,到底有什麼意義!?

  後來看了好多資料我才明白原來乳汁開始分泌初期就是會經過一段磨合期,奶水產量正和嬰兒需求重覆確認,待達到供需平衡時就不會再有漲得離譜的情況,乳房會呈現平時正常的軟軟奶,但軟軟奶並不表示沒有奶水而是典型的供需平衡。所以當泌乳初期奶亂漲一通的時候如果漲得難受只要適量排出部分乳汁即可,適量是指擠到你覺得舒服的情況就好,如果已經漲奶卻將乳汁排空會造成“奶被喝光了,不夠!不夠”的錯誤訊息進而使母體生產更多乳汁,反而會使漲奶的情況更嚴重!所以石頭奶時就擠出適量乳汁達到抒緩目的吧,不用多久就可以達到供需平衡的太平階段而不受石頭奶所苦囉。

  除了石頭奶問題我還遇上了破皮奶,因新生兒還未掌握正確吸吮技巧,施力不當及媽媽的ㄋㄟ頭經常處於潮溼的情況下容易導致ㄋㄟ頭破皮。ㄋㄟ頭破皮真的是很慘絕人寰的事,不小心觸發痛處時會讓人放聲尖叫,深呼吸三百下都不夠!無時無刻不痛,小孩吸吮時痛、洗澡時水柱淋到痛、穿內衣時磨擦痛,先生若無法體會有多痛請告知他:就像拉錬夾小鳥一樣痛!而且不是夾一次就算了,是反覆一直夾。

  作功課時已預知會遇上ㄋㄟ頭破皮的事所以生產前便將羊脂膏傳便便等著,但就我的實際使用經驗來說羊脂膏沒有乳汁來得好用;個人覺得羊脂膏太油塗著不舒服,且芯芯喝塗有羊脂膏的ㄋㄟ頭後小嘴油油亮亮像是剛吃完一碗豬油拌飯,那個模樣很令人噴飯。用過一次後就捨棄羊脂膏不用了,改成餵完奶後在ㄋㄟ頭塗抺乳汁讓它自然風乾做保養,有破皮傷口的問題也可以加速癒合,成效很好省錢又方便。

奶量追追追
  放完產假後我仍回到職場工作了約二個月之後才正式當起全職媽媽,所以我經歷過上班族媽媽及全職媽媽二個角色。通常庫存壓力比較大的都屬上班族媽媽居多,剛回職場時我就切切實實地實施了一段追奶A計劃。

  追奶的最佳方式無非就是勤擠。擠奶的次數要多不要長,寧可二個小時擠一次也不要一次擠二個小時,每次只需要擠二十至三十分鐘就收工,不要在乎集到的奶水量有多少,因為只要勤擠就可以達到“寶寶一直頻繁喝奶=奶水分泌不足=再加量生產乳汁”的效果。回到職場初時情商同事同意我上班時間多集一次乳,果然很快的奶水分泌明顯增加使庫存爆增,多到芯芯來不及消化只好將庫存奶全部宅配到高雄去製母乳皂。

  說來母乳冰棒庫存量實在是上班族媽媽不得已的壓力,假若是全職媽媽就無需集乳的程序了!我離開職場當起全職媽媽後完全沒有使用過奶瓶餵芯芯,一來是芯芯不接受瓶餵,二來是有新鮮的何必屈就冷凍庫存品?親餵最輕鬆,不用溫奶、不用洗奶瓶、不用消毒集乳工具,方便又衛生;再回到上班族媽媽的部分,上班時間運用集乳工具集乳,下班回家後建議就以親餵為主,許多媽媽的親身經驗證明:只要持續親餵乳汁就會持續分泌。機器無法取代嬰兒吸吮,萬萬不能只依賴吸乳器,如果長期都以吸乳器集乳而沒有親餵在某個時間點乳汁就會停止分泌喇!

  另外,水份攝取是泌乳量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大家口耳間常道的:湯湯水水要多喝。傳統觀念中月子裡不能飲用開水,就算口渴了需要水份也得喝米酒水,但我個人是不信道傳統月子方式的背骨者,所以月子期間口渴了我除了飲用中藥茶飲就是開水,在西醫的理念中產後補充開水無誤,生產完在醫院時醫生來巡房時還囑咐我多喝開水哩!湯料理在傳統月子裡長久以來屬極重要角色,但我個人對摻酒料理向來敬謝不敏所以產前早向婆婆言明不必費心煮麻油雞酒類的料理,月子裡我喝的湯多半是比較清淡的料理方式,諸如鮮蚵湯、魚湯,濃厚點的頂多是清燉花生豬腳湯或四物(十全)雞湯。用餐我寧可配飲料也不願意多喝一口湯,湯品一直以來都不是我用餐必備的條件,所以月子裡喝的湯其實不多,中藥茶飲當開水牛飲倒是很樂意。

  再者,試者找出對自己有發奶效果的食材吧!坊間流傳的發奶聖品無奇不有,像是黑麥汁、豆漿、鮮蚵(高蛋白)、魚湯、麻油雞酒、花生豬腳、酒釀、黑豆芝麻糊、中藥發奶茶,甚至五十嵐的紅茶拿鐵、麻辣鍋都是榜上有名(有沒有發現其實都與水份離不了干係?),以上樣樣我都試過但對我而言沒有顯著成效。直至芯芯約莫六個月大後鮮蚵突然才對我起了發奶作用,每次吃完蚵仔料理就會引發石頭奶,但對於一個供需平衡的全職媽媽石頭奶實在困擾,所以蚵仔很無辜地被我列入飲食黑名單中。

集乳秘技
  不管是石頭奶排除還是集乳都需要有效率的方式才能達到事半功倍。

  首先,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集乳要嘛雙手萬能要嘛就使用吸乳器,我在生產前先購入一台電動貝瑞克六代單邊吸乳器(入手價2100元),芯芯七個月大時再購入一台手動美樂新世代吸乳器(入手價800元)。有工具使用集乳時方便很多,但建議還是要學會手擠技巧,誰能保證沒有工具故障的萬一?

  工具再好還是需要技巧配合才能達到最大效益。新手媽媽集乳不順的挫敗感大多是因沒有掌握到集乳技巧,我還沒學會好的技巧前每次集乳都只能傻呼呼的hold著吸乳器,看著乳汁一滴一滴收集乖乖等待奶陣到來,一次集奶不但時間冗長而且成果少得可憐。被動不如主動,試試奶陣刺激法吧!這是在BBH上學到的好招,運用棉花棒做清潔ㄋㄟ頭的工作來回刷動,幾分鐘後ㄋㄟ頭會冒小乳珠或感覺到奶陣快來的感覺(因人而異,我自己會有麻癢感),這個timing就可以趕快拿起你的吸乳器來收集母乳囉!看著奶柱狂噴,集奶瓶裡一陣一陣嘩啦啦的奶水流聲聽了成就感無敵大!

  奶陣來時是雙邊齊噴,如果二邊可以同時集乳更省事,雖然貝瑞克六代是單邊工具但初期我就練就用手肘夾住吸乳器的喇叭罩,空出二手手掌可以一手手擠乳另一手拿集乳瓶接乳汁,後來入手美樂手動後也是這麼操作,不同的是另一邊有手動工具擠更輕鬆,熟能生巧後效率愈來愈好,現在一個回合刺激三次乳陣大約花費十到十五分鐘可以完成整個集乳工作。

  我習慣集乳時同時補充水份,過去還在上班時早晨六點半是第一場集乳,集乳前後至少各飲用三百至四百CC開水,集乳中也準備一杯五百CC的開水在一旁隨時補充,就這樣一天的序幕至少先一千CC以上水份下肚,但當然不能場場都這般牛飲,會水中毒的!除了第一回合水份喝得較多外其他場次都準備五百CC的茶飲,算算一天下來喝進的水份大約四千CC,不過這是在衝刺奶量的階段才如此,回歸到全職媽媽後因泌乳機制已建立就不再刻意補充水份,不過因為哺餵母乳體內水份流失會自然感到口渴,所以粗估我目前每日飲水量應有二千五百CC上下。

  母乳與配方奶並沒有階級之分,身為一個母親我明白哺餵母乳的最大動力只是單純的想給孩子最天然的營養而已。然而就如同我一開始提到的,新手媽媽(或第一次嘗試哺餵母乳的媽媽)面對從未經歷的新生兒哺乳情況很容易感到挫折,除了已身信念夠不夠堅定外,家人的信任及支持同時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哺餵母乳擴大來看實則是全家運動,大家要一起共體時艱!

  為孩子努力的你,加油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謝小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